查干湖鱼香四海 渔家姐妹新年卖鱼忙******
(新春走基层)查干湖鱼香四海 渔家姐妹新年卖鱼忙
中新网松原1月8日电 (高龙安)晚上的查干湖渔场灯火通明,曲丽杰和伙计们要在这里选出二百条二十来斤的大鱼,趁新鲜清理干净,再装进保温箱,赶在第二天早上第一班物流装车发货。
查干湖位于松原市,是吉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位列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冬捕闻名于世,当地渔业和旅游业因此发展迅速。这个冬捕季,一网“头鱼”拍出了1699999元的高价。
曲丽杰是一位“90后”渔家姑娘,和姐姐曲丽敏从小生活在查干湖畔。十年前,曲丽杰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和家人一起经营鱼馆生意。
现在,曲丽杰在新开发的北湖区域开了一家新店,足够三四百人同时用餐,最近一个月是她最忙的时候。“我每天早上4点起床查订单,7点开始装车发快递,中午起锅炖鱼迎接客人,晚上去渔场选鱼。”
曲丽杰展示一条30多斤的大鱼。 受访者供图查干湖的胖头鱼最为有名,吃法多样,鱼头可以做剁椒鱼头,鱼身能酱炖和包饺子,鱼尾煎着吃最有味。十几斤的鱼销量最好,一条足够五六人吃,三十来斤的大鱼有一米长,绝对是抢手的稀罕货。
曲丽杰说,订鱼的客户大多来自北京、河北、山东、吉林等地。近几年,广东、海南等地的订单也逐渐增多。“往广东发一单的费用将近300元,但客人就认这一口,宁可多花点钱。”
姐姐曲丽敏开店时间比曲丽杰早,客户也更多,这几年她还经营起了住宿生意。曲丽敏说,今年接待了几批安徽、广西等地的客人,他们对冬捕很好奇,她经常起早带客人去现场观看。
早上的查干湖寒气逼人,北风一过,雪如烟尘四起,不少南方客人会趴在冰面上,拿手机拍拉网出鱼的瞬间。
曲丽敏说,南方客人让她刷新了不少知识点。“有一次客人要吃鳙鱼,我以前没听说过这种鱼,客人就指着池子里的胖头鱼说,这就是鳙鱼,我才知道胖头鱼又叫鳙鱼。去年有个广东大姐想吃用鳌花鱼煮的粥,我们没有这种做法,她就教我做,一尝味道真的很鲜。”
查干湖鱼畅销的背后是当地生态环境在逐年向好。这些年,通过吉林西部河湖连通、查干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实现了查干湖与松花江、嫩江的水体转换。当地坚持开展增殖放流,每年向湖中投放约1000万尾鱼苗,这些鱼能滤食水中藻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今年68岁的朱连贵是查干湖的退休渔民。他说,冬捕用的是6寸网眼的网,只打成鱼,小鱼进不了网,来年接着长,所以查干湖年年有鱼。这些年,湖里鱼肥了、水清了、水鸟也多了,朱连贵不能一一叫出这些水鸟的品种,他只知道没有好环境,就有没眼前的好光景。
曲家姐妹说,她们至少要忙到春节前,一天也不想休息,这种状态让她们极为充实,是她们心中真正的“向往的生活”。(完)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作者:闫坤、刘诚(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并对“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出了要求。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必须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总体向好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近年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总体向好,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 一方面,我国产业体系完备的特征不断强化。近年来,我国不断巩固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优势。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特别是高铁、5G技术和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先后成长为领先世界的关键产业链。 另一方面,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我们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国内循环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显著上升。在此基础上,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极大提升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同时,我们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一些领域已经呈现出外商投资主动与我国发展战略相契合的趋势,为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助力。 但还需要看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尚需解决一些痛点难点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较为脆弱,这加大了产业链供应链断裂风险。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重在“链”,即产业生态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需要大中小企业协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要素,实现融通发展、内外联动。虽然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单个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影响较小,但其对经济环境较敏感、抗风险能力较低,是存在产业链供应链断裂风险的主要“节点”。 二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仍面临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这就要求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从制度建设着眼,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 三是关键技术、设备和物资仍存在“卡脖子”风险。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尚存在部分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和设备、关键基础材料过度依赖进口,以及质量技术基础不完善、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缺失等问题,使我国对产业链供应链部分关键环节的掌控力较弱,局部受阻或断裂的风险较大。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正持续显现。我们需乘势而上,持续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特别是要在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上切实发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第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需对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进行系统梳理,摸清薄弱环节、找准风险点,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助力地方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对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的一体化配置运用,着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要从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第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持续巩固制造业优势。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在驱动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能有力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的重要优势。需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企业根植性,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当向外转移时要尽量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 第三,以企业为主体,促进“点”“链”协同。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带动作用,使其重点掌控产业链供应链中战略意义强、技术含量高的关键环节,引导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制定供应链风险预警和应对方案,提升其节点支撑能力。 第四,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合作,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立足国内大循环,将产业链优势和大市场优势相结合,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明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链补短板和锻长板的关键环节,以及需要协调推进的重点项目,使其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推动超大城市功能疏解,把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作为培育都市圈的重要内容,形成更加合理有序的产业分工格局。加大对内开放力度,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增强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实现东中西部合理分工、协同联动发展。 第五,切实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促进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国际供应更为多元化,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建立与高水平开放相适配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数据库、安全评价体系及预警机制,并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